镜头里的《老广州》,50张新片

罗老板:

各位好。很高兴,这次可以和大家分享新拍的一个相册《老广州》。


去年拍完了学校之后,有朋友问“这个系列发完之后接下来做什么”。当时脑子里立刻想到了《后会无期》这部电影,第一个姑娘周沫问浩汉,接下来去哪里。


因为当时看到这里,一股淡淡的忧伤浮上心头,这句话的背后意味着告别。而朋友这么问我,同样的感觉冒了上来,因为这也意味着告别这个系列。


“去下个地方”,这是浩汉的回答,脱口而出,潇洒得很。


“不知道呢,先消停一会吧”,这是我的回答。其实也挺潇洒的,但背后的那点伤感还是藏不住。


消停一会,一会就是好几个月。现在,终于可以带着新作品来和大家见面。这次选择的主题是“老广州”。


如果说你要拍一个城市,“北京”“上海”,那是一件很难的事,因为你没处下嘴。一个城市包含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我现在问你,城市是什么,你一下子说不上来。


即使“老广州”,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。但不能再退缩了,要给自己一点难题,才有动力去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。


在广州好几年了,耳濡目染,对于什么属于“老广州”的范畴,自己也是有一些感受和判断的。坐在家里,走在街上,从想到的、看到的东西里过滤出觉得对的东西,拍下来,放到这里,就是这么简单。


正是因为简单,所以下面的照片都是主观。如果有共鸣,说明这东西还不太离谱;如果觉得不对,说明一千个读者,一千个老广州。


一些照片可能让人沉重,但自己也只是记录,好比一些照片让你舒心一样。不啰嗦了,边看边说。


骑楼是近代广州主要的建筑形式,上面住人,下面开店,店门口是步行的长廊,遮阳挡雨。虽然骑楼不是广州特有的建筑,开平的赤坎古镇、海口骑楼老街等地都有,但提到老广州,它是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元素。


骑楼下的长廊。有生意就做生意,没生意就打打牌。


这是腊月二十的午后,老广在准备过年的灯笼。


拍骑楼的时候,偶尔也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。


如果要在接触过的老广州里,选一条路作为代表,我的答案是“龙津西路”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个。


龙津西路149号,就是龙津桥,桥下时不时就有游览荔枝湾的亭仔船飘过。其实荔湾区的“荔湾”就取自于“荔枝湾”,而以前这片盛产荔枝,“一湾溪水绿,两岸荔枝红”。


既然来到了龙津桥,荔湾湖公园就在旁边。虽然也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公园,但处处给人老广州的印象。首先是公园里的粤剧。自己不太听得懂,但的确很多长辈醉心于此。下面是一组照片:


需要的乐器还挺多的




表演者



专注的观众。其实挺想等一个年轻人出现在观众席,应该会挺有意思,但计谋未遂。可能正如游戏一样,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服务器玩吧,互不打扰。


除了粤剧,踢毽子真是非常典型的公园风景。这里是中年人的战场,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小年轻。


当然也不能忽略了小朋友,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,更单纯更直接。


以前会有一些水上人家在荔枝湾上卖艇仔粥,现在只能在店里吃了。


得闲饮个早茶


应该是宝华路吧,路上很多小店,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

吃,对住在这座城市而言是极为重要的。西关这边很多老字号的小吃和饭店。


嗯,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。


这么划算,买买买。


可能下面的几张照片让人有些沉重,但前面已经说过,自己只是记录,这些都是生活的本来面目。




这位老人是拍摄过程中最触动我的,但除了给点钱,自己也做不了别的。


老城区的天桥


过了天桥,就是黄沙。到黄沙吃海鲜,想必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。


水产市场的老档主,忙碌之余也得放空。


“陈叔,今日生意点呀?”

“都几好。”

在珠江旁边闲聊着,等待着第二天的生意。(设计对白)


在旁边的黄沙码头上船,便是广州的水上巴士,也是公交、出租、地铁之外的第4种公共交通。


水上巴士感觉就像香港维港的天星小轮,虽然坐的人不如地铁那么多,但由于历史悠久,依然是这座城市难以割舍的一种出行方式。


比如说,一些人就得依靠船渡来生活,这也是他们的最佳选择。


水上巴士虽然不出海,但也挂上了国旗。不知这是一种规定,还是一种文化。


下雨了,不知道车是开得更快了,还是更慢了。


刚刚这几张情绪上都不积极,就此打住。


目光拉回恩宁路。这是一条很具西关特色的老路,也是领略广州骑楼精髓的好选择。恩宁路41号,西关培正小学所在地。“培正”二字想必很多人很熟悉了,这更得益于一所很有历史的名校——培正中学。


不少街道都有一个牌坊,有的像模像样,有的不太起眼。新城区的街道不会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块路牌。



钻进老街,边走边拍。这里是詹天佑故居,他在这里出生、长大。


个人感觉,“街坊”二字在普通话说起来总觉得怪,而在粤语中就自然得多。


这位街坊,在看什么?



去过的人应该能认出来,这是越秀区一个很有历史的景点——烈士陵园,修建于1954年,距今61年。



长这么帅,自拍一个发朋友圈吧 。


广东咨议局旧址。比较特别的是,作为一百多年前清朝的一个政府部门,却采用了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。1921年,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。


不知道这些桌椅有多少年历史了



越秀区中山三路


最后两张夜景,作为结束。记忆有点模糊了,大概在珠江大桥东桥附近。



我非常清楚,上面这些照片还远远不能表达清楚“老广州”的内涵。别说大家可能会提到的东西,自己脑海里有些场景和感觉都还来不及或者没机会捕捉。地点也局限在荔湾和越秀,海珠还未涉及。


所以,这不是结束。


后面还会继续把这个相册拍完,但需要时间,我要“先消停一会”。如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,欢迎赠言交流,文字、语音、图片、视频都可以。


文中放的是一部分照片,想看完整的高清大图,请访问我为此开设的相册:《老广州》


谢谢收看: )

评论
热度(7)

© 《吾校矗立》 | Powered by LOFTER